生命是一条艰险的峡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我们虽然不会起死回生之术,但我们懂得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放弃。——题记
每时每刻,医院都在上演着生与死的角逐,“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每个医务工作者都在为生命战斗。
日前,夜班我主班,电话突然响起,要求到神经外科一病区急会诊!立即向李玮主任汇报,并匆忙赶往神经外科一病区参加会诊。患者是一位脑出血的老年患者,已是81岁高龄,突发意识不清伴呕吐,急诊入院时已是深昏迷状态,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均迟钝;颅脑CT示:1.左侧枕顶叶出血2.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3.脑疝;情况很棘手,八旬老人,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多年,心肺功能明显低下,如全麻开颅手术对老人的打击实在是太大:全身麻醉能挺下来吗?能顺利闯过因术中出血打击各脏器功能产生的应激反应吗?出血位置在枕顶部,面积大,动脉“淀粉样”变化不能排除,术中能顺利止血吗?……微创血肿穿刺不需要全麻,也不需要开颅,手术打击小,但持续多次冲洗引流,对八旬脑疝患者实在是“杯水车薪”。保守治疗应用甘露醇等脱水降颅压,效果差,若脑水肿进一步加重,出现双侧瞳孔散大,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那不就等于“坐失良机”吗?一边是杨家应主任等多名专家在阅片灯前反复讨论最佳治疗方案,一边是家属焦急的等待“施救措施”……真是“艺高人胆大”,经反复讨论,争取家属理解和配合后,麻醉科、神经外科一病区果断决定采取全麻下开颅血肿清除术+必要时去骨瓣减压术。
两小时后ICU的电话又一次响起,是杨主任从手术室打来的:患者顺利度过麻醉、手术等各个难关,正在“关颅”,半小时后手术结束,请ICU准备监护床及呼吸机等。老人返回ICU继续治疗: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呼吸道护理,小剂量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冰毯、冰帽降温,适度镇痛、镇静,减少氧耗,保护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逐渐开始少量肠内营养……老人开始睁眼,能有“握手”等简单的配合动作,复查颅脑CT提示血肿清除彻底,周围水肿较轻,中线移位较前好转,老人的病情正一步步好转,正当家属及医护人员感到胜利在望的时候,术后第五天的20:30,ICU值班医师发现老人反应较前变差:呼唤无睁眼,左侧瞳孔直径较前变大,双侧瞳孔对光反应均较前迟钝。老人病情发生变化,不排除“颅内再出血”的可能。立即予甘露醇快速静滴,复查颅脑CT明确病情变化。不出所料,CT结果回示左顶叶术后再出血、脑疝!立即通知神经外科一病区值班医师,杨家应主任也在第一时间来到病房。手术后已经是第5天,术后老人也在逐渐恢复,为什么会再出血呢?“动脉硬化、血管淀粉样变”就是这个原因,老人再一次“命悬一线”,一颗颗刚刚放下的心再一次提到“嗓子眼”。
一道大难题再次摆在杨家应主任面前:术后再出血,只有全麻下再次行开颅手术,老人才能有“一线生机”,可八旬老人短期内行第二次全麻开颅手术的高风险毋庸置疑!怎么办?是保守治疗还是顶着巨大压力再次开颅?“没有什么比治病救人更重要的!时间就是生命!必须立即做手术!”杨家应主任迅速与老人儿女详细沟通病情,同时老人的儿女也表示要全力抢救“即使下不了手术台,也不怨医生”。这份信任更加坚定了杨主任抢救老人的信心。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凌晨两点,ICU的门再次打开:老人手术结束返回ICU。老人的脑出血被顺利解决,解除了对脑组织的压迫,基本脱离危险期,手术非常成功!经过ICU医护人员20多个日日夜夜的守护,老人的病情趋向稳定,慢慢开始睁眼,逐渐苏醒,神志好转,有定向运动,安全度过了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一道道难关,老人清醒后又及时转入神经外科一病区继续治疗。在神经外科一病区全体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老人逐渐恢复正常言语、生活,康复出院。
面对一个个被紧急送医的颅脑急症患者,神经外科医护团队一次次用精湛的医术挽救濒临消失的生命,为患者建立起一道绿色的健康城墙,高超的医护水平获得了全院的肯定。这位八旬老人两次突发脑出血成功救治的奇迹再次表明我院神经外科、麻醉科治疗水平已达先进水平!
总喜欢凝望夜晚的星空,闪亮的星星在黑色的夜幕下格外耀眼,星星的坚守是为了夜空的静谧,我们的坚守是为了每一位患者的健康!
生与死的区别,如同天堂与地狱的距离,仅有一线之隔,作为医护人员,我们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生命之托,永不言弃!”,因为我们深深的明白:哪里有生命,哪里便有希望!